【共享生態圈】SMC訂單塊深度解析:掌握聰明錢的市場脈動
- Yi Ting Hsieh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12 分鐘
已更新:4天前
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,理解主力資金的動向是提升交易勝率的關鍵。特別是在像2024年這樣的市場環境下,如何精準識別機構的進場與出場點位,成為交易者必須掌握的技能。SMC(Smart Money Concepts)交易策略,正是為了解讀市場背後「聰明錢」行為而生的一套高勝率交易體系。而其中的核心工具——SMC訂單塊(Order Block),更是判斷關鍵價格轉折與流動性熱區的重要依據。
透過識別具備高成交量、關鍵價格結構與多時框重疊特徵的訂單塊,交易者可以更有效地辨識假突破、流動性陷阱以及潛在的趨勢轉折點。掌握SMC訂單塊的應用,不僅能提升交易的精準度,更能強化風險管理能力。

圖片來源:DA Labs

圖片來源:DA Labs
DA Labs 等專注於SMC與ICT策略研究的教育團隊,透過視覺化圖解與系統化模型,協助交易者更深入地理解市場結構與訂單流。例如看漲與看跌訂單塊的圖解(雖然這裡無法呈現圖片,但概念是識別價格在大幅波動前留下的最後一根特定顏色的K棒),都強化了我們對未填補訂單塊戰術價值與流動性保護機制的認識。未被回測填補的訂單塊,往往是未來價格的重要反應區。
接下來,我們將深入探討SMC交易策略、訂單塊的細節、主力吸單手法,以及如何識別假突破,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市場分析工具。
什麼是SMC交易策略?
SMC(Smart Money Concept)交易策略是一套以機構資金行為為核心、強調市場結構與流動性運作的高勝率交易體系。它不依賴傳統技術指標,而是更專注於對沖基金、銀行等「聰明錢」的實際操作邏輯。
SMC與傳統技術分析的差異
相較於傳統技術分析,SMC更關注以下核心概念:
訂單流 (Order Flow): 分析訂單在特定價格區域的累積與執行。
市場結構 (Market Structure): 識別趨勢的形成與轉變(如高低點的突破)。
流動性 (Liquidity): 尋找市場中訂單最稠密的區域,這些區域常被機構用來吸籌或出貨。
SMC透過識別訂單塊、流動性掃蕩(Liquidity Sweep)、結構轉換(Market Structure Shift)等關鍵訊號,幫助交易者理解市場背後的動力,避免散戶常見的陷阱。這套策略源自ICT(Inner Circle Trader)交易體系,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出更易於實踐的框架,適用於外匯、指數、加密貨幣等多數市場。
SMC中的核心:訂單塊 Order Block
訂單塊(Order Block)是SMC交易策略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,它代表了機構交易者在市場中進行大量下單或平倉的價格區域。這些區域通常是趨勢反轉或延續的關鍵轉折點,蘊藏著主力資金的真實意圖,因此具備極高的參考價值。
訂單塊的定義與特徵
一個典型的SMC訂單塊具備以下三大識別要點:
關鍵價格結構: 它通常是價格在發生強勁趨勢變動(如突破前高/前低、形成新的趨勢腿)之前,所形成的最後一根與隨後趨勢方向相反的K棒實體區域(例如,在一個向上強勁突破前,最後一根下跌的K棒)。
高成交量/訂單累積: 這個區域通常伴隨著相對較高的成交量,或是在訂單簿中顯示出大量買賣單的累積,代表機構在此進行了大量建倉或平倉。
後續價格行為: 訂單塊形成後,價格會出現一次強勁的突破,遠離該區域,留下一個潛在的未回補缺口(如FVG,Fair Value Gap),顯示供需的嚴重失衡。
訂單塊在市場中的作用
訂單塊在市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:
流動性供給池: 它為機構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,使其能夠以較低的衝擊成本執行大額訂單。
價格反轉/延續觸發器: 當價格在未來回測到未被完全填補的訂單塊區域時,往往會引發新的機構訂單進場,從而導致價格的反轉或趨勢的延續。
理解訂單塊的形成與作用,能幫助交易者識別機構的「建倉成本區」,並在價格回測這些區域時尋找高勝率的交易機會。
如何判斷有效與無效的訂單塊?
並非所有看起來像訂單塊的價格區域都具備交易價值。精準判斷SMC訂單塊的有效性,是避免市場陷阱、提升交易成功率的關鍵。
有效訂單塊的識別方法
判斷有效訂單塊需要結合多個層面的驗證:
多時框確認: 在較大時間框架(如日線、4小時線)上識別主要的市場結構與訂單塊,再切換到較小時框尋找精確的入場點。
符合結構邏輯: 有效訂單塊應位於關鍵的市場結構點附近,例如在突破前期高點後的看漲訂單塊,或跌破前期低點後的看跌訂單塊。
伴隨流動性掃蕩或假突破: 許多有效的訂單塊形成前,會伴隨一次對前期高點或低點的掃止損(流動性掃蕩),清算掉市場上的弱手。
留下明顯的失衡區 (FVG): 訂單塊形成後,價格應快速移動,在圖表上留下一個明顯的缺口(Fair Value Gap),這代表該區域的訂單未被完全填補,是吸引未來價格回測的重要磁鐵。
回測時的價格反應: 最重要的驗證是當價格首次回測到訂單塊區域(特別是其50%價位或邊緣)時,應出現明顯的支撐或阻力反應。
無效訂單塊的常見特徵
在實戰中,無效訂單塊常表現出以下特徵:
缺乏後續的強勁突破: 訂單塊形成後,價格並未出現明顯的突破,未能有效遠離該區域。
未留下明顯的失衡區: 價格移動緩慢,未在訂單塊後留下有效的FVG。
多次被輕易穿越: 價格在回測訂單塊區域時,未出現明顯停頓或反轉訊號,直接被輕易穿越。
位於市場中間區域: 訂單塊未位於關鍵的高/低點或結構點附近,而是在盤整或趨勢中途。
透過對這些特徵的觀察,交易者可以篩選出高機率的有效SMC訂單塊進行交易。
主力吸單的常見手法與辨識技巧

理解主力(機構資金)是如何在市場中吸納或釋放籌碼,對於交易者避免被套牢至關重要。他們通常運用精密的策略來誘導市場流動性。
主力吸單的常見策略
主力吸單(Accumulation)或出貨(Distribution)的策略多樣,常見手法包括:
假突破掃損 (Fakeout/Liquidity Sweep): 透過將價格短暫推過顯著的高點或低點,觸發散戶的止損單或掛單,從而快速獲取所需的流動性來完成建倉或平倉。這通常在重要的訂單塊區域或流動性池附近發生。
震盪區間累積/派發: 在一個看似無序的盤整區間內,機構進行分批次的吸籌或出貨,利用價格波動掩護其真實意圖。
Sell to Buy / Buy to Sell: 這是一種反向操作邏輯,例如在看漲趨勢中,機構可能會在價格上漲至某個阻力位時「賣出」(Sell),其目的不是看跌,而是在價格因此回落至下方支撐(可能是訂單塊)時,能以更低的成本「買入」(Buy),完成吸籌。反之亦然(Buy to Sell)。
如何識別主力吸單行為
識別主力吸單行為需要關注市場中的異常訊號:
異常現象 | 解釋 | 識別重點 |
成交量/未平倉量異常 | 價格波動與成交量或未平倉合約量不匹配,或出現異常的增減。 | 檢查量能與價格是否背離,關注OI的劇烈變化。 |
訂單簿深度變化 | 特定價位或價差附近突然出現大量買賣掛單。 | 觀察訂單簿的堆積情況,尤其是Level 2數據。 |
價格快速掃過關鍵價位 | 價格短暫刺破前期高低點或流動性池,但未能有效站穩並迅速反轉。 | 識別假突破形態,通常形成影線很長的K棒。 |
特定時段的價格波動 | 市場在某些特定時間(如開盤/收盤、數據發布時)出現異常波動和訂單執行。 | 關注市場開放或重要消息發布前後的價格行為。 |
回測至關鍵訂單塊的反應 | 價格回落或反彈至重要的訂單塊區域時,出現強烈的停頓或反轉訊號。 | 觀察價格在回測Order Block或FVG時的K棒形態與量能。 |
結合這些觀察,並配合多時框分析,能幫助交易者更有效地識別市場中潛在的主力吸單或出貨行為。
假突破與流動性陷阱的實戰應對
假突破(Fakeout)和流動性陷阱(Liquidity Trap)是市場中常見的現象,常常導致散戶交易者虧損。SMC訂單塊和結構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些情況。
假突破的識別與應對
假突破發生在價格看似突破重要的支撐或阻力位,但隨後迅速反轉,未能延續突破方向。
識別假突破的跡象:
快速反轉: 價格突破後迅速收回,形成帶有長影線的K棒,顯示突破缺乏後續動力。
成交量不足或背離: 突破時的成交量並未顯著放大,或突破後的成交量迅速萎縮。
未能站穩關鍵價位: 價格未能有效收盤在突破位之上或之下(例如,等待日線收盤確認)。
回測失敗: 價格反轉後,即使再次嘗試測試突破位,也未能成功再次突破。
應對假突破的策略:
等待確認: 不要急於在突破的當下入場,等待價格在關鍵價位上方或下方有明確的收盤確認(如等待日線或4小時線收盤)。
結合多時框: 在較大時間框架上判斷整體趨勢和結構,假突破在較小時框上可能只是一個流動性掃蕩。
尋找SMC訊號: 假突破往往是為了掃描流動性,其後可能伴隨結構的轉換(CHoCH)並回測到附近的訂單塊或FVG,這些才是潛在的入場點。
流動性陷阱的防範策略
流動性陷阱通常發生在市場流動性不足時,即使小額訂單也可能導致價格出現劇烈波動。
防範策略:
選擇流動性充足的交易時段: 避免在市場參與者較少的時間(如非主要交易時段的凌晨)進行大額交易。
檢查訂單簿深度: 對於股票或加密貨幣等有訂單簿的市場,觀察關鍵價位附近的掛單量,判斷流動性是否充足。
合理設置止損: 根據市場波動性和SMC結構(如在訂單塊下方或上方)設置止損,避免被瞬間的流動性枯竭掃出場。
控制倉位: 在流動性較差的市場或時段,適當降低交易倉位,減少因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風險。
理解假突破和流動性陷阱的成因,並學會結合SMC訂單塊和結構分析來應對,是提高交易韌性的重要一環。
結構突破 Break of Structure 如何應用?

結構突破(Break of Structure, BOS)是SMC策略中用來識別趨勢方向和延續性的重要概念。它與訂單塊緊密結合,幫助交易者判斷在趨勢中何時尋找回調入場的機會。
Break of Structure的基本概念
BOS是指價格突破前期形成的有效擺動高點(Swing High)或擺動低點(Swing Low),從而延續當前趨勢或形成新的市場結構。
看漲BOS: 在上升趨勢中,價格突破前一個擺動高點並創出新高。
看跌BOS: 在下降趨勢中,價格跌破前一個擺動低點並創出新低。
BOS確認了當前時間框架上的趨勢延續,為交易者提供了順勢交易的線索。
與BOS相關但有所區別的是CHoCH (Change of Character),這通常是指在較小時間框架或趨勢末端,價格首次跌破(在上升趨勢中)或突破(在下降趨勢中)最近的一個小級別結構點,它常被視為潛在趨勢反轉的初步訊號,而BOS則是趨勢延續或更高級別結構確認改變的訊號。
如何在交易中應用Break of Structure
在實戰中應用BOS通常遵循以下步驟:
識別趨勢和關鍵結構點: 在您選擇的交易時間框架上,識別當前的價格趨勢以及最近的有效擺動高點和低點。
等待BOS發生: 觀察價格是否有效突破前一個擺動高點(看漲BOS)或低點(看跌BOS)。有效突破意味著價格收盤在關鍵價位之外,並且有足夠的動力。
尋找回測機會: 在BOS確認後,預期價格會回調至新的結構腿中的一個重要區域。這個區域通常是:
新的SMC訂單塊: 在BOS發生的強勁K棒之前形成的最後一根與趨勢相反的K棒區域。
失衡區 (FVG): BOS形成的強勁移動留下的價格缺口。
50%回撤位: 價格回調至新的趨勢腿的50%價位附近。
結合多時框和訂單塊入場: 在價格回調至上述關鍵區域時,切換到較小時間框架尋找更精確的入場訊號,例如在小級別上出現的CHoCH,或者價格在訂單塊區域內的特定K棒形態。將止損設置在訂單塊的另一側或結構點之外。
透過結合BOS確認趨勢方向,並在價格回調至重要的SMC訂單塊或FVG時尋找入場機會,可以大大提高順勢交易的勝率。
Smart Money Concepts教學與實戰應用
掌握SMC不僅僅是理解單個概念,更在於如何將這些概念整合成一套系統化的交易流程。
Smart Money Concepts的核心原則
再次強調,SMC的核心在於理解並追蹤機構資金流。其四大支柱是:
訂單流 (Order Flow): 市場中買賣訂單的執行過程。
市場結構 (Market Structure): 價格高低點的排列,定義趨勢。
流動性 (Liquidity): 市場中訂單最密集的區域,機構的目標。
機構行為 (Institutional Behavior): 機構如何利用上述元素進行操作(掃損、建倉、出貨)。
理解這些原則,是解讀市場行為的基礎。
實戰教學:如何運用SMC策略提升交易勝率?
將SMC概念應用於實際交易需要系統性的流程:
建立分析框架: 確定您主要交易的時間框架,並學會在不同時間框架間切換,進行由大到小的結構分析。
識別關鍵區域: 在圖表上標記重要的SMC訂單塊、失衡區(FVG)和流動性池(如前期高點/低點)。
判斷市場結構和趨勢: 根據BOS和CHoCH判斷當前趨勢方向以及潛在的反轉訊號。
尋找交易機會: 在價格回測到重要的訂單塊或FVG時,根據預設的入場條件(如價格行為確認、小時框結構變化)尋找入場點。
精準設置止損和止盈: 將止損設置在訂單塊或結構點之外,並根據SMC理論(如尋找下一個流動性池或重要的結構點)設定止盈目標。
嚴格執行風險管理: 根據賬戶資金和每次交易的風險百分比計算倉位大小。
記錄與回測: 建立交易日誌,記錄每一次SMC交易的決策過程、結果和心得,並定期回測策略效果,持續優化。
應用SMC策略需要大量的實踐和對市場的深入觀察。它不僅僅是技術指標的應用,更是一種對市場行為深層邏輯的理解。
📊 想要將SMC策略真正應用於實戰嗎?
理論學習只是開始,掌握市場節奏、看懂主力吸單與假突破,才能在市場中穩健前行。如果您已經理解了SMC訂單塊與BOS的邏輯,卻不確定如何制定完整的交易計劃、入場下單及執行風險控制,那麼您需要一套完整的實戰框架。
許多專業課程提供了系統化的教學,包含SOP、交易記錄與回測範本,可以幫助您從理論走向實戰。
共享生態圈實戰課程|外匯市場結構與流動

結論
在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下,理解和應用Smart Money Concepts(SMC)及其核心工具SMC訂單塊,是交易者提升競爭力的關鍵。透過精準識別訂單塊、分析市場結構、理解主力吸單手法並應對假突破,交易者能更有效地捕捉機構資金的動向,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。
SMC策略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傳統技術分析的視角,強調市場背後的真實供需關係和流動性驅動。持續學習、實踐、並結合多時框分析與嚴格的風險管理,是掌握SMC並在市場中穩健獲利的必經之路。建議投資者建立個人交易日誌,不斷回顧與優化自己的SMC應用策略。
SMC常見問題
什麼是SMC交易策略?
SMC交易策略是一套基於追蹤機構資金(Smart Money)行為的交易方法,專注於分析市場結構、訂單流和流動性,以識別高機率的交易機會。
SMC訂單塊是什麼?
SMC訂單塊(Order Block)是指在價格即將發生強勁移動前,由機構大筆訂單形成的價格區間。它代表著主力可能的建倉或平倉點位,是潛在的支撐或阻力區域。
如何判斷一個SMC訂單塊是否有效?
有效的SMC訂單塊通常位於關鍵結構點,在形成後伴隨強勁的突破(離開訂單塊區域),並留下失衡區(FVG)。最重要的是,當價格回測到該區域時,應出現明顯的支撐或阻力反應。
主力吸單的常見手法有哪些?
主力吸單常見手法包括製造假突破(掃止損)、在盤整區間內累積或派發籌碼,以及運用Sell to Buy/Buy to Sell等反向操作策略來獲取流動性。
如何識別市場中的假突破?
假突破的跡象包括價格快速刺破關鍵價位後迅速反轉、突破時缺乏足夠的成交量支撐、未能有效收盤在突破位之外等。
結構突破 (Break of Structure, BOS) 在SMC中有何作用?
BOS是SMC中用於識別趨勢延續或更高級別結構改變的工具。當價格突破前一個擺動高點或低點時,確認了當前趨勢的走向,並指引交易者尋找回調至訂單塊或FVG的入場機會。
如何將Smart Money Concepts應用於實際交易?
將SMC應用於實際交易需要:建立多時框分析框架、識別關鍵SMC區域(訂單塊、FVG、流動性池)、判斷市場結構(BOS/CHoCH)、在價格回測關鍵區域時尋找入場訊號、設定合理的止損止盈,並嚴格執行風險管理。